tel咨询电话:15132854000
tel_m

护栏底座产品

背心院士高伯龙:单手敲代码造出激光陀螺打破美国20年技术封锁

背心院士高伯龙:单手敲代码造出激光陀螺打破美国20年技术封锁

发布时间:2023-09-12 18:59 | 来源:开云官网入口

2017年12月6日中午时分,长沙的天气依然阴冷,仿佛预兆着什么。一名医护人员检查了一下高老的身

在线咨询

咨询电话 :15132854000

产品详情

  2017年12月6日中午时分,长沙的天气依然阴冷,仿佛预兆着什么。一名医护人员检查了一下高老的身体,他摇了摇头,然后低沉地说:“心跳停止,抢救无效,默哀!”共和国又一位院士与世长辞。

  这一刻,国人垂泪,天地同悲。他就是高伯龙,亲手为我国打造了国之重器——激光陀螺。正是因为他,我国导弹精确制导水平与世界二十年的差距就此抹平。他有着怎样的人生?又有多少曲折的经历?

  激光陀螺可不是什么玩具,它是众多仪器的基本的高精度核心部件,也是自主导航技术中的最核心部分。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,很多机电一体化设备,需要机械、电子、气动、材料等协调一致,尤其在国防领域的导弹制空、航空航海等领域上应用广泛。

  比如飞机、导弹等相关武器设备,特别需要精确定位,不然导弹会因为积累误差太大,无法 命中目标,甚至会误炸。所以说没了激光陀螺仪,导弹就成了瞎子。

  比如当年我国爆炸前,其实东风中程弹道导弹就已经试射成功。因为核弹也需要发射到预定地点,这样才可以有巨大的震慑作用。1966年,我国第一颗核导弹实验成功,这才初步说明我们国家能不用再担心美国的核威胁。

  但是如果要发射洲际核导弹,还需要更加精确的定位,越是远射程,高速度,高过载的武器或者其他相关设备,就越需要高精准的测量定位设备。换句线,才能让武器发挥出最大的威力。倘若没有激光陀螺,现代顶尖的军事设备就会变成一摊废铁。我们就只可以使用老式武器,威力可就差远了。

  高伯龙说:“当时美国搞技术封锁,我们没法学习就要自己摸索,这就考验我们的自主研发能力。”高伯龙还指出,美国有些理论其实是错误的!高伯龙自认自己理论必定高出美国一筹,他的才是对的!这让很多外国专家匪夷所思,自己明明已经成功研发了,为何反过来还被中国有经验的人指出错误?

  事实上,虽然美国专家的一些理论是错误的,但是依然可以造出激光陀螺,只是精确度大打折扣。1994年11月8日,高伯龙设计制造出的激光陀螺样机通过鉴定。这让我国成为继美、德之后,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这种最为关键的技术的国家。

  1998年,这项技术才终于使用在东风系列导弹上,而且新一代激光陀螺仪精度更高,使用动态范围更大。我国潜艇装备了它,可以下海到更深更远处遨游;飞豹战斗机和歼击机等,装备它,除了能在祖国上空巡航,还能够远程迅速定位出击;此外,激光陀螺还能用于民用飞机、船只等很多领域。

  可以说,激光陀螺仪对我国国防安全和军事发展居功至伟。也能说,从此以后,我国的国防安全才正式有了保障。

  1928年,高伯龙出生于广西南宁市。因为家庭氛围较好,高伯龙也因此对科技文化知识都充满了兴趣。但由于抗日战争,他也不得不跟随家人辗转各处。光小学就去过七所,还两次跳级。天才总是耀眼的,后来他以数理化全部满分的成绩考入汉民中学。

  受到战乱的影响,从1944年开始,高伯龙白天在兵工厂干活,晚上就回来挑灯学习。他立志要为祖国做些什么,他不想再看到祖国任人欺凌!虽然没有系统地接受教育,但他始终没放下书本,他想运用自己的能力,做到科学强国。

  1947年,高伯龙以理科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。1951年清华大学毕业时,他和周光召被评为清华大学物理系当届优秀学生,后来前往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。直到工作后,他才发现中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,这让他十分痛苦却又无可奈何,只能一步一步追赶。

  1954年8月,高伯龙前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。1956年和1962年,他分别被评为讲师、副教授,他的工作也特别出色,授课和主编的教材也都得到好评,也为祖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。

  1975年7月,高伯龙才真正开始接触陀螺。问题是当时我国外部形势严峻,美苏两国都对我国实行各种技术资料保密,所以高伯龙只能从研究基础原理开始,这是很艰难的。一方面,研究必须越快越好,否则差距将会慢慢的大。一方面,从零开始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必须一天当两天用,用休息的时间来学习。

  高伯龙回忆道:“当时对搞这个真是一脸懵,美国已经甩开中国二十年了。因为美国封锁了二十年,所以我们那时啥都没有,太困难了。就连点焊机、高压电源等很多材料设备,都是我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。而且要命的是,当时我们连激光器用啥材料都不知道!”

  就是在这种几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,高伯龙团队仅凭零星的资料和只言片语,一点点走过这些坎坷,并提出更高层次水平的理论和制作工艺。

  很多人只记得曾经看见一个面容清瘦的老先生,身着绿色训练服,缓缓走向实验室。但很多人不知道这条路,也不知道高老走了几十年的路多辛苦。高伯龙的学术秘书柳珑回忆时感叹道:“年近半百的高老走进这样的领域,是他人生和我们的祖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”

  为了实现激光陀螺的目标,高伯龙步步为营,一步步探索,废寝忘食地工作。他的办公室堆满了笔记本,纸上都是各种公式和相关参数。他经常不刷牙不洗脸,一做实验就啥都忘记了,实验室的日志都是各种操作细节。

  1975年11月和1976年1月,高伯龙两次力荐自己创新的激光陀螺方案,并作详尽论证。很多专家本着避免风险的目的,对高伯龙提出了质疑。的确,模仿别人的发明能保证万无一失,但是我们在模仿的同时,人家却在更新换代。一味模仿根本不可能超越,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自主研发。

  1978年1月,高伯龙成功研制第一代环形激光器样机,这一消息让无数国人激动不已,随后陀螺仪样机演示,表明确实灵敏度达到世界水平。同年9月,研制出第二代原理样机。

  1979年1月,第三代原理样机也被研制出来。1981年,钱学森又来到国防科大,宣布了张爱萍关于支持高伯龙研究的批文。有了钱老的支持,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更有干劲了。

  1986年上半年,高伯龙提供了三个外形缩小的样机给航天部。1993年,样机验收时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。高伯龙知晓后瘫坐在地上,但是他明白自己作为总负责人不能倒下!他在众人的搀扶下, 继续研究,终于解决了问题。这一年,他整整瘦了30斤。

  他深知国家资金有限,每失败一次,国家就得多花钱。老百姓们节衣缩食就为了这个激光陀螺,一定要研制成功!1994 年,样机测试成功,中国终于掌握了最先进的激光陀螺技术,打破了美国20年的技术封锁。

  激光陀螺理论探索难,工艺制造复杂,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奋斗,然而高伯龙一路坎坷走过来了。2012年,高伯龙年逾古稀,仍然在开展广义相对论的研究检验。2014年,央视播出一档军事节目,介绍了激光陀螺的相关难点和历程,这才让高伯龙这位科学家进入大众视野。

  视频里的高伯龙经常穿着白色背心、胶鞋搞研究,甚至单手敲代码,网友们纷纷评论:“高老威武!是我们的祖国的骄傲!”

  当患严重哮喘的高老,得知我国卫星搭载激光陀螺并发射成功时,开心地大笑。可惜,2017年12月6日,高老离我们而去了。

  2019年,海军正式成立七十周年的海上阅兵仪式,辅助舰艇实现航行并测量轨迹的仪器,便是高院士团队创新后的新品激光陀螺,足以告慰高老在天之灵。

  高老本欲进行理论物理研究,然而阴差阳错,他已经47岁,跨过中年即将步入老年了,才开始研究激光陀螺,然而高老的职业生涯,仿佛才起步,直到他66岁,才圆满完成这个任务,而耄耋之年的他,仍然一如既往钻研科学。

  他实现了当年的愿望,做一名科学家,并且实现了他科学强国的梦想!锲而不舍,炉火纯青,为将奋斗,大器晚成。高院士的人生经历,充满了坎坷和担当,契合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需要,这也应该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机遇。

相关产品

相关文章

热门文章

相关案例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